中国电力设备管理协会

首页>行业预警

三峡电厂设备管理的创新与实践

作者:三峡水力发电厂   发布时间:2016-05-03

       三峡电厂作为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下属的生产单位和成本控制中心,负责三峡电站(通航设施除外)的运行管理和发电生产成本控制,电站总装机容量22500兆瓦,保证出力4990兆瓦,年最大发电量约1000亿千瓦时。
       三峡电厂自筹建以来,始终坚持创建国际一流水电厂的愿景目标,努力探索大型电站和巨型机组的运行管理规律,逐步形成以诊断运行与精益维修为核心的精益生产管理方式,电站安全运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为设备的长期、稳定、经济运行提供了保证。近八年来,三峡电厂通过持续进行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机制体制创新等,多项管理创新成果荣获国家级奖励,为我国大型电站和巨型机组的运行管理积累宝贵的经验。
       一、深化诊断运行和精益维修策略,持续完善精益生产管理体系
       三峡电厂深入贯彻精益生产理念,通过落实“诊断运行”和“精益维修”各项措施,确保了发电设备健康稳定运行,继续开展状态监测系统研究,制定了《诊断运行管理规范》,并初步建立起诊断运行技术标准,促进了生产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基本形成具有三峡电站特色的精益生产管理体系。
       1.推行诊断运行,变“事后处理”为“事前预控”。诊断运行管理是指生产人员通过在线监测与趋势分析等平台,结合运行管理经验,对设备运行状况进行综合分析,适时调整设备运行工况,或尽早发现设备故障征兆并及时处理的运行管理模式。
       三峡电厂依托ePMS(生产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监控系统、趋势分析系统等平台,积极推进“诊断运行”方式的应用,由技术分析人员结合生产实践经验,每日进行设备特征数据分析,确定设备关注焦点;每周或每月进行关键指标分析,确定设备日常运行策略;开展年度设备性能分析,确定设备的检修策略。对可能影响三峡电站安全运行的潜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及时辨识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根据异常征兆,提前发现多起重要设备缺陷并得到及时处理,减少了主要设备的强迫停运,使“诊断运行”成为三峡电厂落实电力安全生产“事前控制”的一个重要措施。通过实行“诊断运行”这一精益生产管理手段,三峡电厂数次将重大安全事故隐患消除在潜伏期,确保了三峡电站机电设备的健康、稳定运行,成功应对了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在国内首次投产运行的安全挑战。
       2.实施基于诊断与评估的精益维修策略。精益维修是指三峡电厂基于诊断和评估的精益维修策略PMDE(Preventive Maintenance based on Diagnosis and Evaluation):即根据主设备制造商技术规范、相关技术标准等拟定设备检修周期和主要检修项目,结合设备状态检测和诊断评估结果,优化检修项目,合理调整检修时间和工期安排,并对检修过程实行项目管理,优化了资源的配置、保证了检修质量、控制了设备维修的成本。
       三峡电厂通过实行精益维修策略,建立起设备维修评估机制,优化了检修计划,建立了基于ePMS的检修项目实施与评价体系,通过实施项目管理,有效保证了检修的质量。
       三峡电厂在精益维修策略基础上,不断完善状态监测诊断技术、可靠性和寿命评价技术,根据设备状态和分析诊断结果,并结合国家、行业相关标准,提出了状态检修标准。于2012年9月颁布了《三峡电站设备设施状态检修管理规定(试行)》。通过状态检修以达到确保安全、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状态检修是三峡电站的明智选择,也符合当今世界大型电站的维修技术发展方向。
       二、积极推行自主科研,不断提升电站运行管理核心能力
       三峡电厂的自主科研是充分依靠自身的人才、技术与平台优势,以解决电站运行管理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通过针对性地重点项目研究,系统性地科研攻关,提升电站运行管理的核心能力。
       推行自主科研能够充分利用现场技术管理人员具有较好的理论基础与技能素质以及熟悉设备的客观优势,有效避免社会科研力量因不熟悉电站设备所带来的投入与产出的不匹配。基于成熟的自主科研机制,研究项目的确定更具针对性和前瞻性,科研推进更具时效性和系统性,成果应用更便捷,推广更迅速,具有高效率、低成本的特点。
       三峡电厂推行自主科研,即依据设备运行状况和危险源的辨识,选定年度重点科研项目,明确研究目标和时间要求,成立科研项目组并编写项目计划书;在实施上采用外出调研、现场试验检验、深入厂家试制等多种形式,充分发挥项目组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实施过程中,由项目归口部门负责跟踪推进,适时监督与纠偏;项目完成后,及时进行项目评审,实现成果快速转化应用,并将成果总结汇编予以推广。
       三峡电厂自主科研的实施过程,是基于三峡电厂的运行管理实际,通过实践和探索,逐步形成了具有三峡电站特色的自主科研做法:结合三峡电站实际,有针对性地确定科研项目选题;发挥专业带头人作用,借助项目平台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建立自主科研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实施项目后评价,促进科研资源的优化配置;强调成果应用的时效性,及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通过针对重点设备缺陷、重大技术难题、重要预防性项目等系统性地开展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研究成果,应用于三峡电站生产实践,解决了运行管理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同时左岸电站的相关研究成果应用于右岸和地下电站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过程,有力地推动了国产设备投产后的稳定运行。
        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设备管理水平
       为管好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电厂从筹建开始就着手信息化的规划建设工作,重点是建设覆盖生产管理各方面的生产管理信息系统(ePMS)。三峡电厂ePMS以资产(设备)管理为目标,以工单为中心载体,采用信息相关性技术,将生产管理的主要流程与人力资源、物资供应、技术文档、安全管理、成本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关联起来,遵循先进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实用性、集成性、实时性、经济性、开放性、统一性等建设原则,以实现在三峡电厂定员少的情况下,高效管理设备资产,提高发电生产效率和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目的。
       利用高度集成的信息平台实现设备维护管理,以工作单的提交、审批、执行和注销为主线,覆盖设备维护、维修工作的全过程,包括设备台帐管理、维修工作的计划管理、维修作业过程管理、维修所需备品配件管理、备品配件的采购管理、维修工作人员工作计划和工时管理、维修成本管理、设备的故障分析和维修策略改进等。
       此外,还利用高度集成的信息平台实现物资管理、运行管理、财务与成本分析管理、安全与可靠性管理、文档管理、计划合同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总之,三峡电厂ePMS系统的管理功能基本覆盖了全厂生产业务范围,特别是通过客户化配置和二次开发,进一步深入集成相关信息,形成了许多特色功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电厂传统的工作模式,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质量。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三峡电厂还在不断完善ePMS现有功能模块,以提高系统应用水平,适时开发新的功能模块并组织相关活动加以推广应用,以信息化管理促进设备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全面落实安全与设备管理责任
       为充分调动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全面落实安全与设备管理责任,三峡电厂深入推进“安全管理责任到岗、设备管理责任到人”理念,发布了《三峡电厂安全与设备管理责任体系实施细则》。紧密结合工作实际,通过宣贯、辅导、督导、完善、总结等多种手段,形成安全与设备管理责任体系建设的PDCA循环。
       五、设备管理绩效
       1.全年保持良好的安全生产形势。
       2013年未发生重大设备事故和人身伤亡事故,实现了“双零”目标,截止2014年8月11日全厂累计安全生产2917天。
       2.电站设备运行可靠性指标均保持行业内领先水平与国内同类型的大型水电厂相比,我厂的主要指标已经达到行业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