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力设备管理协会

首页>专业论文

基于端到端的网络化设备管理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7-08

一、创新成果概述

为适应新形势下核电安全发展的需要,贯彻落实中国核电的战略需求,江苏核电以促进设备管理 “全员责任管理、全过程管理、全寿期实体管理和全范围功能管理”的 “四全”管理为指导思想,以建立和完善设备管理体系、提高设备管理水平为目标,结合公司发展现状,统筹制定设备管理归口部门、责任部门和支持部门的联合管理方式,通过应用“端到端”的网络连接方法,从设备管理需求出发到需求满足为止,全面梳理设备管理职责;通过对公司涉及的各项业务和领域进行系统识别,建立了具有江苏核电特色的网络化设备管理、设备工程师和系统工程师体系;通过优化公司资源配置,完善公司设备管理体系,构建设备设备管理权责界面;通过建立设备管理改进创新策略,营造以设备可靠性为核心的设备安全文化氛围,保障电厂长期安全稳定运行。

二、主要做法

(一)明确指导思想,管理目标和模式

1.指导思想

江苏核电深入解读AP913设备可靠性管理流程,结合江苏核电安全运行发展要素,以融合和创新的理念,深入开展设备管理 “全员责任管理、全过程管理、全寿期实体管理和全范围功能管理”的 全方位 “四全”管理,以设备信息为基础,以设备可靠性为中心,以设备监督、故障诊断、预防性维修、新技术应用为手段,通过业务架构的设计和管理流程的优化,持续提升公司设备可靠性管理水平。

2.管理目标

根据公司的战略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江苏核电以建立一套国际先进的设备管理体系和设备安全文化为目标,持续完善和优化管理体系,统筹策划构建科学的管理体制,建立以设备可靠性为核心的设备安全文化,并保证机组、设备和人员的安全,严格执行国家和行业的法规、规格和标准要求。

3.管理方式

江苏核电全面分析公司现状和需求,全面梳理设备管理“归口部门”、“责任部门”和“支持部门”的联合管理方式,全面梳理设备管理职责,完善管理优化公司管理资源和配置,建立设备管理、设备工程师和系统工程师的组织网络,提高公司运作效率,降低整体成本,并通过设备分级、设备性能监测和预防性维修管理,使设备的可靠性、可用率和性能处于最优状态,不断改进创新,保障电厂长期安全稳定运行。

(二)应用端到端流程梳理设备管理职责

1.端到端的网络连接方法应用

设备可靠性管理是按照AP913设备可靠性管理流程的要求,通过设备分级、性能监测、纠正行动、设备可靠性持续改进、寿期管理、预防性维修实施6个功能块进行的一体化管理,包括了设备管理需求和为满足设备管理需求开展工作的两端,江苏核电在梳理设备管理职责时应用了端到端的网络连接方法,构建端到端的设备可靠性管理体系。

端到端与点到点是针对网络中传输的两端设备间的关系而言的。端到端传输指的是在数据传输前,经过各种各样的交换设备,在两端设备问建立一条链路,就象它们是直接相连的一样,链路建立后,发送端就可以发送数据,直至数据发送完毕,接收端确认接收成功。点到点系统指的是发送端把数据传给与它直接相连的设备,这台设备在合适的时候又把数据传给与之直接相连的下一台设备,通过一台一台直接相连的设备,把数据传到接收端。

2.从设备管理需求出发,到需求满足为止

涉及设备基础信息管理、备品备件管理、设备分级管理、设备性能监测管理、设备专项管理、预防性维修管理、在役检查和金属监督、设备防腐、设备老化和寿期管理、质量控制、维修后试验、技术改进和物项替代管理等多方面的设备管理需求,涉及到电厂设备技术管理、运行管理、维修管理、配置管理、资产管理、采购和仓储管理等众多领域,存在设备管理端需求多、流程复杂的情况,江苏核电统筹规划,从设备管理需求端出发,到需求满足端为止,全面梳理设备管理职责,建立更加快捷有效的端到端链接流程,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打造全局优化的端到端管理体系。

3.全面梳理设备管理职责

参考同行实践,完善设备管理的归口部门、设备管理责任部门及支持部门职责范围,全面梳理包括公司设备管理处、维修部门(维修一处、维修二处、维修三处、仪控一室、仪控管理处)、维修支持处和调试生产准备处(维修三处实体化运作前,其设备管理职责由调试生产准备处承担)、运行部门(运行一处、运行二处、运行三处等)、生产计划处、技术支持处、维修支持处、商务合同处、化学处、核安全处、安全质量处、培训处、信息文档处、保健物理处、环境应急处、保卫处、调试生产准备处等处室职责,结合江苏核电商运机组和在建机组并存的局面,完善管理体系的同时,将设备可靠性管理流程推入核电机组工程设计和建设阶段。

(三)建立网络化的设备管理、设备工程师和系统工程师体系

1.基于公司层面建立网络化的设备管理体系

江苏核电建立完善的设备管理组织网络,以公司设备管理委员会、设备管理归口部门、设备管理责任部门和设备管理支持部门为组织结构,并以公司设备管理委员会汽机、泵、阀门、容器、柴油机、材料防腐、电气、反应堆控制保护、热工控制、土建等专业组及其他外部技术支持作为支持,其中设备管理支持部门根据其职责对设备管理提供支持和协助,设备管理处作为归口部门,负责设备管理体系的建设和持续优化,负责设备分级和预防性维修大纲的编制和优化,形成具有江苏核电特色的网络化设备管理体系。

2.基于业务层面,以设备为核心,建立设备工程师网络

基于业务架构的流程进行细化和完善,根据优化的设备领域管理职责,建立江苏核电有限公司运行阶段设备工程师网络,用于明确分工、协作和接口,以利于充分调动公司资源,实现设备管理有效覆盖的目的。设备工程师作为设备的技术负责人,对在设备上的各种维修、变更、无损检测、防腐、焊接、老化管理等活动承担最终责任,其他各专业的工程师在各相关专业上,通过提供专业咨询、编写专业技术方案、监督实施、评价反馈结果等方法,协助设备工程师开展相关工作。

按设备分类,CC1设备的设备工程师由设备管理处的人员担任,非CC1设备的设备工程师由维修一处、维修二处、维修三处、仪控一室、仪控管理处的人员担任,维修支持设备(含构筑物/通讯/实体保卫和燃料操作设备)的设备工程师由维修支持处的人员担任。

3.基于关键重要系统层面,建立系统工程师网络

基于业务架构的流程进行细化和完善,根据优化的设备领域管理职责,建立江苏核电有限公司运行阶段系统工程师网络。

具有关键重要功能的工艺、电气的系统工程师由设备管理处的人员担任;具有关键重要功能的仪控系统的系统监督职责由设备管理处人员承担,其它系统工程师职责由仪控部门人员承担。

设备管理处归口系统变更改造管理,并负责综合类、工艺、电气系统的变更改造;仪控一室、仪控管理处、维修三处负责仪控系统的变更改造;维修支持处负责通讯、实体保卫、燃料操作设备系统的变更改造。

(四)构建全面的设备管理权责界面

1.全面的设备管理权责于管理制度整合总体思路

江苏核电深入解读AP913设备可靠性管理流程,按照“专业协同、规范管控”原则,强化“全员责任管理、全过程管理、全寿期实体管理和全范围功能管理”的 全方位 “四全”管理要求,通过分析行业和公司的管理现状,从公司决策、运营生产和支持保障三条主线梳理确定全面的设备管理职责,并组织公司、处室和科室等多层面的深入讨论交流,力争不重复不遗漏,覆盖公司设备管理业务,完善设备管理制度,江苏核电设备管理权责界面见表1。

2.构建具有江苏核电特色的设备管理权责界面

江苏核电按照AP913设备可靠性管理流程的要求,通过设备分级、性能监测、纠正行动、设备可靠性持续改进、寿期管理、预防性维修实施6个功能块开展一体化管理,构建具有江苏核电特色的设备管理权责界面,完善设备管理12大方面的管控体系,包括设备管理体系、设备可靠性指标、设备基础信息管理、设备分级管理、性能监测,预防性维修管理、纠正行动、设备可靠性持续改进、设备长期计划和寿期管理、在役检查、无损检测、防腐管理、焊接管理、流体加速腐蚀管理、备品备件管理及其他方面。

3.整合设备管理流程和管理制度体系

基于公司设备管理权责界面,按照前期构建的业务流程架构和核电成熟的管理体系文件架构,江苏核电重新完善和优化设备管理各项业务流程,按照管理制度架构与业务流程架构协调一致管理的思路,通过管理制度的完善,优化设备管理制度体系。

(五)以创新为引领,营造设备可靠性为核心的设备安全文化氛围

1. 践行设备可靠性管理理念,引领员工持续改进创新

江苏核电积极践行设备可靠性管理理念,以改进创新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式,通过应用新理念和新方法,推动公司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的创新优化,优化体系管控,落实设备和系统到人,发挥员工主人翁精神,激发员工参与设备系统改进与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组织对标、交流和培训,提升设备可靠性管理水平

江苏核电每年定期组织与设备管理相关其他行业、国内外同行电站及其它机构开展对标、交流和培训等活动,牢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持续完善管理体系,持续提高电站设备管理人员技能和水平,以促进公司设备可靠性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三、主要创新点

(一)创新应用端到端的方法,全面梳理设备管理职责

按照设备可靠性管理流程,通过应用“端到端”的网络连接方法,从设备管理需求出发到需求满足为止,全面梳理设备管理职责,打造全局优化的端到端管理体系。

(二)创新管理体系,建立网络化的设备管理、设备工程师和系统工程师体系

通过对公司涉及的各项业务和领域进行系统识别,建立了具有江苏核电特色的网络化设备管理、设备工程师和系统工程师体系,完善组织和工作职责,行成网络化建设的协作机制,推动设备可靠性管理工作的提升。

(三)创新组织形式,构建设备设备管理权责界面。

江苏核电秉承“勇于探索、开拓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创新理念,结合网络化的设备管理,通过构建设备设备管理权责界面,优化公司资源配置,完善公司设备管理体系,促进公司整体绩效的提升。

(四)以创新为引领,营造设备可靠性为核心的设备安全文化氛围

通过建立设备管理改进创新策略,营造以设备可靠性为核心的设备安全文化氛围,保障电厂长期安全稳定运行,持续优化和完善设备可靠性管理体系。

四、应用成效

(一) 管理效益

应用端到端方法,加强流程管控:通过应用“端到端”的网络连接方法,从设备管理需求出发到需求满足为止,全面梳理设备管理职责,建立网络化的设备管理、设备工程师和系统工程师管理体系,实现业务流程可视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加强流程管控。

构建权责清单,持续完善管理体系:通过优化公司资源配置,完善公司设备管理体系,构建设备设备管理权责界面,结合公司现状,全面提升业务流程“四全”管理理念,保障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为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完善的管理体系支撑。

(二) 经济效益

基于公司设备可靠性管理体系的优化,在保障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的情况下,开展预防性维修优化工作,实现公司降本增效的目标。江苏核电在田湾核电站1号机组第11次换料大修(T111大修)中,开展RTM 设备预防性维修优化工作,从设备工作环境、故障模式、设备在系统中功能、小概率故障的运行维修缓急措施、优化后引入的工业安全风险等角度,深入的分析和评估,取消大修中288项RTM设备预防性维修项目,一条预防性维修项目按照3万元人民币计算,本次大修直接减少公司预防性维修成本864万元,如按照江苏核电4台机组计算,10次大修后可累计减少成本:864万元*4*10=3.456亿元。

(三) 社会效益

江苏核电基于端到端的网络化设备管理,可在中国核电内部及成员单位中进行推广,提高中国核电设备可靠性管理水平,从而增强公司的品牌知名度,另一方面,设备可靠性管理的提升对机组安全稳定意义重大,从而不断提高社会人士对核电站安全稳定的信任度,为国内核电行业的发展和核电名片的打造贡献力量。

(四) 生态效益

设备可靠性管理提升助力于核电的安全稳定运行,而核电作为一种清洁、低碳、高效、优质的现代能源,对优化能源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应对全球变暖、解决能源危机、保障国家能源和经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相关资料显示,与燃煤电厂相比,一座100 万千瓦的核电站,每年可以减少675 万吨二氧化碳、5 万吨氮氧化物和32 万吨含重金属的灰尘的排放,对减排和环保意义巨大。

五、可推广性

通过建立“端到端”的网络连接方法,全面梳理设备管理职责,建立了具有江苏核电特色的网络化设备管理、设备工程师和系统工程师体系;通过优化公司资源配置,完善公司设备管理体系,构建设备设备管理权责界面。该项管理创新在管理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在电力行业具有的实践性和推广性。(供稿单位:江苏核电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