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力设备管理协会

首页>专业论文

构建智能运检双创平台,助力设备精益管理创新创效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7-19

一、创新成果概述

国网绍兴供电公司围绕 “建设具有卓越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战略目标,积极推动泛在电力物联网技术、智能电网技术与运检专业的深度融合。以构建智能运检双创平台为依托,发挥平台“协作共需、资源共享、众筹众包”的支撑服务作用;以运检专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为导向,定向发力,精益运检设备管理水平;以释放基层创新活力为目标,通过智能运检体系引入、提供专业系统的技术指导、服务保障,助推基层创新成果全流程转化应用,提升运检专业基层的协同创新、融合创新、跨界创新能力,以创新实现提质增效。

二、主要做法

项目内容主要包含实现“1232”框架,即一个平台、两项管理理论、三维机制流程、双轮并驾驱动。

(一)深化一个平台建设

以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网络化、平台化技术为手段,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深化智能运检双创平台运检管控、大数据分析、创新创意活动、人员培训、成果转化开发等具体功能建设,营造创新文化,常态化开展运检创新实践工作。

1、搭建运检双创孵化平台

围绕本质安全,融合“互联网+”理念,挖掘基层员工在日常生产服务工作中各类发明、创造和革新,建设专业成果转化队伍,促进广大职工“金点子”转化应用。

2、紧密结合国网智能运检体系九大方向

深化智能运检“设备状态感知能力、主动预测预警能力、辅助诊断决策及集约运检管控”核心内容建设。同时集中优势资源,做好关键智能技术应用突破,特别是国网设备大数据分析科技项目、运检移动应用示范等一批重要项目的研究,推进智能运检体系完善推广。

3、搭好运检创新活动的大舞台

常态化开展创新工作推进和创意落地,打造国网运检专业基层群创、QC活动的最佳活动展示场所,推进技术示范、管理示范、服务示范。推进班组标准化作业、信息化建设,利用基地的研发、创新资源和人才汇集优势,加快智能运检技术、平台、管理培训,搭建智能班组建设样板,提升班组智能化建设进度。

(二)研究两项理论设计

着力推进创新体系和机制的理论研究,加强创新驱动发展,依靠创新培育新动能,更充分挖掘国有企业的创新潜力,更广泛调动基层的创造性,更多地培养造就青年创新人才,切实使创新成为推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动力。

1、研究创新培育,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互动理论

研究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理论体系,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讨论企业、大学、科研机构在创新活动中的功能定位,以及以市场为导向、为纽带形成协同创新的有效机制;进一步完善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创新的良性互动、有机结合,如何从不同区域进行差别化试点,从发展方形和生产实际问题中寻找创新切入点,尤其在提高创新的规划性、改进创新的协调性、增强创新的针对性、重视创新的可持续性4个方面进行重点研究。

2、研究成果推广,增值衍生服务理论

研究科技成果转化的理论机制,加快破除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的障碍,完善成果转化的配套服务,打通科技与经济结合通道的“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研究基于智能运检体系的创新成果转化商业模式,以及转化关键路径,形成可复制、可再生、便推广的运检双创平台。促进创新产出利用和创新效益释放,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三)构建三维机制体系

为充分依靠智能管控平台,进一步提升设备管理水平,释放基层创新活力,扩大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领域,建立“挖掘”、“培育”、“转化”三个维度的机制体系。在“挖掘”维度,以生产实际问题为导向,建立创新性课题遴选、可行性研究、评价等制度体系,提前布局谋划,挖掘贴合实际的研究课题;在“培育”维度,建立专业导师选聘、技术骨干选聘、课题孵化计划等制度体系,系统性培育,以专业的技术支持为创新课题加装“功率放大器”,提升创新和管理水平;在“转化”维度,建立创新成果转化、成果成本核算、团队分红激励等制度体系,持续释放基层创新活力,打通创新成果商业化运营“最后一公里”。

(四)推动创新文化和创新生态的“双轮驱动”

1、创新文化的建设

以产生技术创新原动力为途径,通过一系列富有新意的措施形成对技术创新活动的激励和推动,营造崇尚创新、激励创新的机制和氛围,在员工中养成勇于创新、敢想敢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根据文化所依附的不同载体,创新文化从物质层、制度层和行为层“三位一体”进行建设。

物质层文化—以智能运检双创中心为平台,完善相关工作设施、工作设施、试验设备、生活条件,以优美的园区环境、便捷的信息交流、传神的形象设计、优质的后勤服务等构成良好的创新环境和创新氛围。

制度层文化—建立和完善创新文化活动开展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各种政策制度、行为规范和评价体系,充分体现科学合理的价值导向与行为准则。以创新体制、机制和各种政策制度让创新运作更加规范、科学;

行为层文化—培育基层创客团队在技术创新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思想解放、思维活跃的创新意识以及为规范科研人员行为建立的科研管理规范,严格的研制程序和科研纪律,严肃的科研计划,明晰的责权利界面等。

2、创新生态的建设

以智能运检平台为主,多平台助力的“培育模式”

发挥公司设备管理专业优势,以双创平台“协作共需、资源共享、众筹众包”的支撑服务作用,筛选培育贴合实际的创新课题,搭建成果转化平台。依托双创基地专家咨询委员会,与知识产权交易中心以及第三方评估机构联合,全链条实施成果评估筛选、推介对接、价格确定和公开交易,基本形成成果转化的市场交易体系。在国网电商公司以及省公司相关部门协助下,搭建出“市场导向、协同引导、规范评估、自主洽谈、有效激励、合法合规”的推广销售平台,实现成果转化规模化、市场化、产业化发展。

成果转化应用“商业化转化模式”

坚持“企业制度创新先行、职工技术创新快进”,探索制定《成果创造团队激励总额计算方案》《团队内个人分红激励要求》和《成果成本核算指引》,着力打通成果转化应用的“最后一公里”,建立成果转化的分红激励机制。建立成果孵化专项基金,遴选市场前景广阔、具有公司化运营潜力的优秀成果,加强技术合作与资本合作,推动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发掘并努力培育独角兽企业。

“全流程动态管控”

创新课题提前布局谋划。项目运检专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为导向,以提升运检效率效益、解决生产现场实际问题为目标,以智能运检双创基地为平台,结合前期技术积累,提前谋划创新关键课题。创新项目科学培育管理。项目通过组建专业研发团队,加大培育力度,对基层优秀创新项目进行完善和优化,科学培育运检类职工科技创新实践、QC项目。创新成果规范转化推广。

三、项目特色与创新之处

项目特色

1、创性课题以问题为导向,贴合运检生产实际。创造性地提出创新探索研究=>研究成功试点=>专项试点建设=>试点成功推广=>统一组织建成果转化“五步工作法”,令创新成果大展拳脚,联合省级以上知识产权交易中心,规范转化机制,推动转化应用。

2、专业的体系保障。以智能运检双创实体基地为平台,提供评估、培训、分析、检测等技术手段,完善优化创新工作;联合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实现精准对接转化。

3、合理的激励刺激。通过科学合理的创新转化激励机制,通过创新成果转化后的分红激励,进一步激发基层创新热情。

4、无缝对接新业务、新商业模式,打通创新成果商业化运营“最后一公里”。

创新之处

1、以实际问题为导向,助力创新课题提前谋划。项目以提升运检效率效益、解决生产现场实际问题为目标,以智能运检双创基地为平台,结合前期技术积累,提前谋划创新关键课题。

2、以科学培育为抓手,助力创新项目尽快落地。项目通过组建专业研发团队,加大培育力度,对基层优秀创新项目进行完善和优化,科学培育运检类职工科技创新实践、QC项目。成为运检战线年轻人锻炼、培养和发挥才干的舞台。

3、以量化管理为手段,助力创新项目科学评估。项目中职工创新课题设立需要进行皮尔逊、秩型大数据分析,保证创新性;项目研发过程中,需要搭建公司资产运营、购售电、供电服务等各类评估及校正模型,保证项目不走偏;项目后期需要开展项目影响灵敏度分析、计及时间序列的现金流分析等,科学评估成果商业价值。

4、以提质增效为目标,助力创新成果转化推广。项目创造性地提出成果转化“五步工作法”,令创新成果大展拳脚,联合省级以上知识产权交易中心,规范转化机制,推动转化应用。

5、以能源生态为愿景,对接新业务、新商业模式。研究基层创新产业孵化运营模式和机制,形成基于智能运检体系的商业转化典型场景及关键路径,打通创新成果商业化运营“最后一公里”。

四、应用成效

项目以智能运检双创平台为依托,充分整合基层创新基础和平台专业资源,以运检双创体系为土壤,项目研究的理论体系及实践路径已经推广覆盖到省公司系统的约4万运检职工,有效提升了运检职工凝聚力,发挥了运检职工战斗堡垒作用。

充分挖掘基层工作在创新中的传统优势,激发基层创新活力,培育基层创新人才,以创新转化专业服务为保障,在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推广领域持续发力,避免创新成果束之高阁的窘境,真正实现提质增效。“以智能运检双创平台助力基层创新活动”的创新模式为提升运检专业协同创新、融合创新、跨界创新能力提供示范作用。

以浙江公司对部分项目内容开展的先期试点情况看,通过智能运检双创平台助力基层创新的新模式,已助力30余项创新成果的开展,仅2018年孵化助力的国网青创赛项目,金奖和获奖总数均为历史之最(其中绍兴公司1个项目获金奖,1个项目获银奖)。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基层创客,在各自领域中继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创新增效。同时,形成成果转化市场交易体系帮助创新成果及时转化推广,释放职工创新动力。2018年浙江公司作为试点单位,19项职工优秀创新成果(其中绍兴公司2项)全部通过公开拍卖,实现与外部企业的签约转化,成交总额达329万元,溢价率39.8%。

五、可推广性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国网绍兴供电公司已形成一套成熟的“以智能运检双创平台助力基层创新”运行模式,在全面依托智能运检双创平台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的选题立项实施意见、专业导师和技术骨干选聘要求、创新转化激励制度指导意见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的落实和完善为项目的复制提供了保证,立项前科学评估,立项后专业完善,推广时系统指导,“全流程的孵化助力”方式为项目推广提供了支撑。项目实施至今,科学高效的创新管理模式,受到系统内外高度认可。

经初步测算评估,如项目实施范围扩展到国网系统,项目内容覆盖整个“1232”框架,预计将提升运检创新创效及精益管理能力约5%,产生经济价值1亿元以上,群众创新热情高涨,创新文化根植人心、创新生态秩序良好、社会效益提升显著。(供稿单位: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绍兴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