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力设备管理协会

首页>专业论文

以精益化技术监督为抓手 不断提升设备本质安全水平

作者:   发布时间:2018-10-16

一、 前言

     截至2016年底,安徽省全社会发电装机容量57490.7兆瓦。公司运维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线路10回/2429.1公里,跨区直流500kV输电线路4回/1583.2公里,交流500kV输电线路94条/5616.3公里,交流220kV输电线路623回/14630.8公里;交流1000kV变电站2座(主变压器9台/容量9000MVA),交流500kV变电站25座(主变压器113台/容量31872MVA),交流220kV变电站206座(主变压器361台/容量59760MVA);全省配电线路11088回/ 16.34万公里,配电变压器21.72万台/ 64193MVA。

     面对艰巨的改革发展任务、繁重的安全生产压力,国网安徽电力公司高度重视技术监督,按照既定的工作思路和目标,积极主动协同推进可研规划、设计选型、设备制造、出厂验收、等阶段全过程技术监督要求的落实,强化电气设备性能、电能质量、化学、金属、电测、保护与安控、自动化与安全防护、环境保护和信息通信等各专业技术监督管理。有力促进公司电网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圆满完成“G20”、“两会”和“三大直流”满负荷等重大保电任务。

二、管理目标

(一)管理背景

     随着安徽电网的快速发展,电网设备管理呈现全新的特点:

1.“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安徽公司人力资源集中管控、统一调配,业务归口管理、统一集约。

2.特高压、智能电网发展迅速,配合国家战略的推进,安徽境内将形成特高压交流双环网,安徽电网逐渐成为华东地区电力输送的“桥头堡” ,电网安全稳定水平要求越来越高。

3.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持续深入推进,电网设备资产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升、检修维护成本持续降低,生产管理精益化水平全面提升。

     电网发展的新特点,迫切需要一种适应发展、提升电网设备本质安全的管理模式。为此,安徽电力公司顺应形势,积极主动前移技术监督关口,构架常态工作机制,集中力量、协同推进规划可研、设计选型、设备制造及出厂验收、运输、安装调试和竣工验收阶段的技术监督管理,保障技术标准、反事故措施和电网设备技术标准差异条款统一意见在投运前各阶段的贯彻落实,提升电网设备本质安全。

(二)管理理念和策略

     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技术监督管理工作,立足“决策参谋、专业桥梁、技术引领”的工作定位,突出“一条主线、一个核心、抓好六项重点工作”,以全过程技术监督管理为主线,以超特高压设备技术管理为核心,重点抓好运检管控分析系统建设、市县一体化管理和运检业务集约融合、基于不停电检测的设备状态检修、无功电压专项管理、运检业务群众创新实践、新技术新工艺深入研究,着力提升设备状态管控力和运检管理穿透力。

(三)管理范围和目标

1.管理范围

     考核评价范围为安徽公司相关部门(包括运检部、安质部、发展部、建设部、营销部、科信部、物资部、调控中心)、相关直属单位(包括电科院、经研院、送变电公司、省检修公司、物资公司、信通公司)、各地市公司、县公司。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及“过程全覆盖、专业无遗漏”的原则。考核评价内容为各部门、各直属单位、各地市公司、县公司技术监督总体工作水平,涵盖规划可研、工程设计、设备采购、设备制造、设备验收、设备安装、设备调试、竣工验收、运维检修、退役报废等各阶段,涉及电气设备性能、电能质量、化学、金属、电测、保护与控制、自动化、环境保护、信息通信等各监督专业。

2.管理目标

     技术监督管理的指标体系及目标值

     根据技术监督管理过程控制和关注的重点,提炼出如下重点指标(见表1):

表1:工程投运前技术监督管理指标体系

     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以上各项指标目标值如下(见表2):

表2:工程投运前技术监督管理目标值

注:工程投运前技术监督覆盖率=工程投运前开展技术监督次数/工程投运前需要开展技术监督总次数*100%

     工程投运前技术监督预警通知单闭环处理率=工程投运前技术监督预警通知单闭环处理数量/工程投运前技术监督预警通知单闭环处理总数量*100%

     投运后1年严重/危急缺陷出现率=投运前遗留问题整改数量/投运前遗留问题总数量*100%

     投运后1年严重/危急缺陷出现率=投运后1年严重/危急缺陷的设备数量/设备总数量*100%

     技术监督年度计划完成率=技术监督年度计划完成数量/技术监督年度计划总数量*100%

三、主要做法

(一)完善设备主人制,落实责任主体

     全面施行安全生产设备主人制,公司印发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设备主人责任体系指导意见(试行),编制设备主人制实施细则指导设备主人制工作具体实施。通过重新梳理专业设备管辖范围,明确专业界面,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维、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分类、分层逐级建立设备责任体系,确保每台设备都有设备主人和责任单位,实行全程参与、终身追责的责任制度,构建职责清晰、奖惩分明、行之有效的设备责任体系,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

(二)强化技术监督专家支撑能力

     加强技术监督人力资源建设,充分发挥各专业专家引领支撑作用。2016年,公司更新完善技术监督工作组,电气设备性能、电能质量、化学、金属等10个技术监督公司级专家组,吸纳87名专家进入。充分发挥各专业专家引领支撑作用,调整基层单位工作组人员2062名,进一步夯实监督人员队伍建设。组织或参加省公司及以上层面技术监督相关培训44项,培训员工1505人次,切实提高监督人员专业技术水平。2016年技术监督各专业新增国网公司级专家39名,监督人员影响力显著提升。

(三)明确监督要点,监督标准统一

     修订完善可研初设阶段专业技术监督评审要点、主设备设计联络会纪要模板、交接验收工作大纲、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现场作业指导书等标准化作业文本。建设、运检、发展、物资、调控等多部门、多单位联合开展反措条款与基建技术标准差异化梳理,GIS现场交接耐压试验值等23条差异化技术标准达成统一执行意见,着力从源头解决标准差异和落实难的矛盾。省电科院牵头梳理新投设备气体纯度试验相关标准、规定,编制气体纯度试验方案,明确了GIS设备交接试验标准和实施办法。及时解决220千伏云龙变GIS内置避雷器前置隔离开关加装、110千伏镇岗变干式空心电抗器叠装等技术标准差异问题。

(四)提升技术监督专业管理协同机制

     印发技术监督“十三五”规划,发布提升技术监督管理指导意见,成立各专业技术监督组织机构,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实现技术监督专业全覆盖、工作界面清晰、职责分工明确。制定考核评价管理办法,落实考核专项费用,组织开展技术监督先进个人、优秀项目评选和奖励,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运检、安质、调控、发展、建设、物资等部门通力配合,业务持续融合,反措条款、专业技术与监督要求在新(扩)建工程逐步得到落实。营销会同物资进一步规范智能电表拆除报废流程,实现计量器具全寿命周期高效管理和监控。

(五)规范特高压、智能站技术监督

     加强特高压设备专业巡检,每月召开超(特)高压运行分析例会,及时协调技术监督问题,明确落实时间节点及责任单位,统筹协调省检、送变电公司和省电科院运维力量、运检装备和专家队伍,及时部署特高压设备年检预试技术监督,完成变压器套管桩头受力校核,开展淮南站特高压避雷器泄漏电流、高抗油色谱及局放数据跟踪,确保特高压设备技术监督到位。

     联合开展滁州团山、阜阳郭王等新一代智能变电站专项技术监督,加强隔离断路器(电子式互感器)等设备制造关键点见证,梳理制定主设备交接验收试验标准,圆满完成220千伏滨江变家族缺陷设备综合改造。加强新投智能设备状态管控,及时发现并处理110千伏浩村变SV告警缺陷,确保新一代智能变电站安全运行。

(六)拓展监督手段,提高监督水平

     强化监督手段完善,11类带电检测装备检验比对能力通过国网现场验收,温升试验、移动抽检装备配置到位,特高压试验大厅竣工投产,污秽实验室动工建设。省级配网不停电作业实训基地顺利通过国网认证验收。启动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仿真平台建设,完成电网生产实时管控系统的优化完善和二期建设,启动供电服务抢修平台开发,开展调度遥控巡检机器人试点应用,切实提升技术监督服务基础能力。编制金属技术监督工作指导意见,完成11个220千伏及以上输变电工程开展专项金属技术监督,发现各类问题70余条,发布技术监督预警通知单6份,退货处理6次30件,现场返修6次28件,省电科院在国网系统内率先发现±800千伏晋北-南京特高压直流工程用接续管存在批次性的材料缺陷,有效避免大量有问题的金具入网 “带病运行”。

(七)统筹推进市县技术监督一体化

     结合县公司“子改分”后市县一体化管理工作要求,开展县公司技术监督和状态检修工作“回头看”,完善县公司仪器仪表配置标准,督促市公司做好县公司仪器仪表校验检定,完成市县一体化整定计算模块建设,开展县公司35千伏变电站精益化管理评价、县公司通信网络带宽测试,强化县公司设备实时状态分析与整改。围绕市县一体化,推进县公司技术监督和状态检修,开展指导帮扶,印发技术监督口袋书,全面推进技术监督市县一体化。推进农配网与主网对标、落后与先进对标,查找专业工作差距,闭环整改,实现市县公司技术监督“专业全覆盖,指标全管控,工作全闭环”。

(八)深化拓展技术监督范围与内涵

     一是积极服务风力、光伏等新能源并网。加强金寨扶贫光伏100MW等35项新建及改造并网项目的电能质量监督检查,完成5家光伏发电站和1家风电场的二次安防、电能质量、PMU功能特性、有功控制、无功配置等性能测试,确保新能源场站各项指标满足标准要求。

     二是持续深化信息通信技术监督。加强互联网、移动应用和账号权限等安全敏感信息通信技术监督,做好信息红队建设,牵头开展华东区域信息安全互查,参与G20、文博会、护网专项活动安全保障,完成弱口令工具集的研发,获得国网认可并在其他网省推广,“百度网盘泄露国网公司各单位项目验收材料的重大安全隐患报告”被国网认定为重大安全隐患,阜阳颍上耿棚光伏电站信息安全防护专项督查、巢湖及合肥四县公司信息骨干网络安全督查、芜湖营业厅无线网络信息安全边界防护专项督查等三项专项督查工作被国网评选为优秀特色督查。

(九)切实保障技术监督权威

     供应商约束能力有效提升。供应商约谈室建成使用,全年开展供应商资质能力核实801家、绩效评价2303家,处理不良行为55起,强化评价结果在招标环节闭环应用,供应商关系管理持续深化。物资全年开展抽检3840次,发现问题332起,抽检供应商421家,处理问题供应商79家。完善“关键点见证”工作人员资质标准和权责,全年完成设备监造1448台次、塔材构支架与导地线62863吨,发现和整改质量问题97起。

     强化关键环节质量管控,加大工程质量巡查力度,抓好项目质量管理“五强化五提升”目标落实,全面应用质量控制卡,全年质量巡查、检查28批次,监督输变电项目409个,阶段性监督检查762次,提出整改意见4464条,通病重复率下降47%。严把验收关,先后发现110千伏口子变2号变压器绝缘电阻异常、110千伏西园变组合电器SF6气体湿度超标等缺陷、220千伏郭王输变电工程及时消除了110千伏分段800隔离式断路器无机械闭锁等重大缺陷。

四、实施成效

(一)评估方法

1.评估目的

     从工程投运前技术监督覆盖率、工程投运前技术监督及时率、技术监督成效(发现隐患)率、技术监督成效(发现缺陷)率等多方面进行评估,及时掌握技术监督工作开展情况,查找不足、制订措施,不断提高电网设备技术监督水平,及时发现并消除隐患和缺陷,从而超前预控,持续降低输变电设备风险,提高设备本质安全。

2.评估内容和范围

     评估内容和范围是指:考核评价内容为各部门、各直属单位、各地市公司、县公司技术监督总体工作水平,涵盖规划可研、工程设计、设备采购、设备制造、设备验收、设备安装、设备调试、竣工验收、运维检修、退役报废等各阶段,涉及电气设备性能、电能质量、化学、金属、电测、保护与控制、自动化、环境保护、信息通信等各监督专业。

     对工作流程的畅通性、技术监督的成效、输变电设备的安全性、以及工作流程涉及到的相关岗位人员的数量、素质等方面进行的评估。评估采取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原则。

3.配套标准、制度

     为保证技术监督工作的规范、有序开展,在执行国网公司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公司组织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国网公司和公司的主要管理制度清单如下:

     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印发《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印发技术监督管理规定的通知》(国家电网运检〔2017〕401号)

     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输变电工程交接验收管理指导意见

技监工作〔2015〕7号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技术监督办公室关于印发输变电工程交接验收试验项目清单2015版(一次、试验专业)的通知

技监工作〔2015〕2号 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技术监督办公室关于加强输变电工程可研初设阶段技术监督的指导意见

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技术监督工作考核评价管理办法及细则

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十三五”技术监督工作规划

全过程技术监督精益化管理实施细则

4.评估项目和标准

表3:工程投运前技术监督管理工作评估项目和标准

5.评估方法

     技术监督办公室及时组织总结评估会议,各相关部门单位参加,共同审查年度计划完成情况、工作流程的畅通性、技术监督覆盖率和及时性、技术监督的成效、相关电网设备缺陷和隐患的发现情况等;全面评估工程投运前技术监督的效果,并确定下次工作应注意的问题和重点工作。针对评估中发现的问题,技术监督办公室牵头组织制订整改措施,并检查、督促相关单位进行整改,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实现全过程技术监督工作流程和绩效的持续改进。

     由各级技术监督办公室制订技术监督工作过程中的各项指标体系和目标值,由相关生产单位进行管控。每次整改计划全部落实整改结束后,由主管部门组织召开分析评估例会,根据指标体系分析评估全过程技术监督工作取得的绩效和存在的不足,查找差距、制订措施,为下次工作更好的开展奠定基础;同时通报各相关单位的工作情况和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实施技术监督季度互查制度,公司每季度组织技术监督专家组开展工作互查,通过互查,检查各技术标准、反事故措施和电网设备技术标准差异条款统一意见在投运前各阶段的贯彻落实情况,保证技术监督各项工作标准、要求在工程投运前落到实处,督促各基层单位扎实规范开展投运前技术监督工作。 

(二)技术监督工作成效显著

1.全年完成220千伏及以上全过程技术监督工作331项,发现并解决各类问题996项,累计发布告预(告)警通知单87份,完成4项家族缺陷认定与治理,累计完成整改244台/相,发现35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设备缺陷2737起,完成1961起缺陷处理(其中危急、严重缺陷416起,消缺率100%),有力促进公司电网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实现全省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故障跳闸率和故障停运率均同比下降,其中500千伏及以上线路同比下降45%和41%,全省10千伏配网跳闸次数同比下降41%。

2.主动发现问题数量相对增多。通过带电检测发现500千伏鹭岛变33只闸刀支柱瓷瓶红外测温异常,上报国网500千伏及以上带电检测案例27起,参加国网变电设备带电检测促进提升活动,累计发现各类缺陷580余处;通过监造见证发现220千伏团山变隔离断路器分闸耐压试验不合格;通过运行巡视发现佛子岭抽水蓄能电站、±800千伏灵绍线等四处杆塔基础滑坡和1000千伏湖安线基础裂纹;通过竣工验收发现220千伏夏湖变220千伏CVT电容分压器大规模装错等重大隐患。

3.承担国网制度标准数量创新高。JP柜、电能计量箱等4类供应商资质能力核实标准纳入总部标准,承担总部供应商资质能力核实培训教学样片制作。牵头国网变压器、电容器两类技术监督评价细则、六防标杆线路建设规范编制,牵头起草的12项国网技术标准获得发布。承担《国家电网公司质量事件填报管理评价细则》编写,完成国网公司2项典型设计方案编制。

4.管理创新成果丰硕。重要输电通道防护获全国电力行业设备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六氟化硫回收处理循环再利用获国网管理创新成果二等奖,“六防”运维保障获国网软科学成果三等奖。优化完善技术监督工作机制等 24篇运检重点工作在国家电网工作动态进行交流,机组网源协调性能全过程管理、电网建设协调、输电线路防外破管理等多项工作成果入选国网典型经验。

5.创新成绩优异。国网首届运检业务群创赛综合排名第四,电科院“配电网带电接火自动装置研制”参加国网两会展示。变电设备带电检测竞赛连续两年获国网第六,智能电能表全寿命周期质量监控获国网“青创赛”铜奖,国网不停电作业技能竞赛获团体第十、个人综合第十一。

五、推广应用可行性分析

     随着电网的快速发展,技术监督工作深度、广度和力度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强化工程投运前技术监督成为技术监督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课题重点从源头把控,有助于加强电网安全管理,有效防范各级电网事件。适用于输变配电工程规划可研、工程设计、采购制造、运输安装、调试验收阶段,涵盖电气设备性能、化学、电测、金属、保护与控制、自动化、信息通信、节能、环境保护等专业技术监督,用以有效开展省、地市、县级供电企业输变配电工程投运前技术监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