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力设备管理协会

首页>电力要闻

协会活动更多>>

绿色低碳转型是实现全球碳中和与净零排放的明确路径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3-26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承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4年年会,于2024年3月24-25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3月24日下午举行了“碳中和与全球气候治理专题研讨会”,本场会议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所长高世楫主持。其中,“主题发言二”环节的发言嘉宾为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围绕气候变化,刘振民提出以下四点看法。

       第一,绿色低碳转型是实现全球碳中和与净零排放的明确路径。近年来,由于地缘冲突和经济复苏迟缓,一些国家化石能源消费和碳排放有所增加,能源政策有所波动,但它们中长期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并未改变。相信各方会更加坚定地朝着脱离化石能源、提高能源安全水平的方向前进。世界各国资源能源禀赋不同,能源转型的基础和方式、面临的困难均有所不同。我国以煤为主的资源禀赋决定了煤电在我国电力安全中的重要作用,对于同我国能源结构相似的众多发展中国家而言,对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部署应用面临着挑战,在一段时间内还离不开传统化石能源的灵活调节和保障支撑作用。COP28完成的首次全球盘点成果文件明确了全球“脱离化石能源转型”的大方向,这一进程应当是公正、有序、公平的,不会一蹴而就,需要各方各尽所能,通力合作,在确保各国能源安全的基础上稳步实现。

       第二,科技创新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驱动力。科技创新无论对于全球脱碳还是提升各国适应气候变化能力都至关重要。特别是在能源转型进程中,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应用、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智能电网的灵活性和稳定性,都离不开科技创新。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报告指出,过去十年间,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平均度电成本分别累计下降超过了60%和80%,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归功于中国创新、中国制造、中国工程。中国通过自身努力为全球维护能源安全、促进能源低碳转型创新作出了重要贡献。希望能够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把握好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发展机遇,促进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应用,推动构建全球绿色低碳产业供应链,提高绿色服务、贸易合作水平,推进经济、能源、产业结构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新动能。

       第三,务实行动是全球气候治理的关键所在。一直以来,我国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2022年我国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超过51%;截至2023年12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占全球近 40%;我国风电、光伏产品出口到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们贡献了世界25%的新增绿化面积;我们还建立了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全球最大的碳市场;我们出台了《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和《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我们动员全国人民参与国家的绿色低碳发展,倡导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新方式。同时,我们坚持通过绿色“一带一路”、 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平台,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目前,从全球范围看,各方既有承诺可实现全球温升控制在《巴黎协定》的目标区间,但最迫切的是落实。各方的目标愿景应具有现实性、可行性、连续性,充分考虑实施手段和发展中国家的不同起点和能力水平。各方应努力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巴黎协定》下的义务和承诺,通过务实行动使愿景成为现实。

       第四,合作共赢是全球气候治理的应有之意。近年来,部分国家以功利主义和“零和博弈”思维,打着应对气候变化或“去风险”的名号采取保护主义和单边措施,给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带来了巨大障碍, 破坏了各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互信和努力。最近,伍德麦肯兹国际咨询公司报告指出,完全与中国制造的清洁技术产品脱钩将导致全球能源转型额外耗资6万亿美元,这意味着全球绿色转型成本要在原有账单上增加20%。鉴此,全球各国应坚定维护多边主义,坚持公平正义的气候治理原则,尊重市场规律和贸易自由,坚持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巴黎协定》作为国际社会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法则,将本国利益与全人类利益互相协调,团结一心,同舟共济, 携手应对全球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