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力设备管理协会

首页>国际交流

核能政策:日本VS德国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1-21

一、德国核电政策

在德国,核能政策是工业政策、国家能源政策和环境政策的核心。德国核能和相关能源政策的决策主要是在国家层面上进行的,同时还需要在党内取得共识,并与德国的企业利益进行协调。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有关环境问题的争论就深深地扎根于德国社会和政治之中,特别是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发生,更激化了环境问题,最终在2011年3月福岛核灾难后不久,德国开启了弃核之路。

1961年,西德首座核电站投入运行,1973年第一次油价危机后,西德优先发展核电,同期几乎所有的燃油发电站都被关闭,但自80年代以后,西德的核电建设就停滞了。东德在1966年开始运行第一个核电站,并在70年代新建了4座,1989年增加了一座。

对东德来说,核电建设的主要推动力是与苏联达成的能源政策协议。1990年德国合并后,东德的所有核电站都被关闭。在西德,一项强大的反核运动将“核电退出”提上了政治议程,在联邦层面上,当时的反对党社民党和绿党也参与推动。

1998年10月上台的政府将德国核电的逐步退出作为重点工作之一。尽管公众不断提出批评,但直到1998年,德国的核电政策仍然支持该行业持续发展。因此,淘汰核电的决定标志着对过去核政策制定体系的根本改变。经过工业界和政府一年半的紧张谈判, 2000年6月14日,德国与核电相关公用事业公司达成协议,逐步淘汰核能使用,三座反应堆被永久关闭。

从30多年前开始,核电退出就列入了德国的议事日程。1986年切尔诺贝利事故后,多数公众和相当多的政治家开始反对核能,并努力寻求可再生能源的替代方案。与此同时,德国决策层高度关注气候变化,批准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宏伟目标。2000年,政府与核电站运营商之间达成了逐步淘汰协议。自2002年起,新修订的《原子能法》不再立足于发展核电,转而逐步退出核能进行商业发电。

在2009年德国选举之后,政府实施缓慢的核电站推出策略,激化了很多民众的反核情绪。作为对2011年3月福岛核事故的回应,政府宣布暂停核电,2011年夏天,德国政府和议会通过了关于核电的决定。即逐步淘汰核电,并加快向可再生能源的转型。2011年8月6日,8座核反应堆的运行许可被取消, 2022年前,其余9座核反应堆将逐步关闭。

根据政府的计划,替代核电的三个关键要素将被落实:扩大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配备相应的基础设施、大幅提高能源效率。同时,在过渡期内还将使用新型高效的燃气电厂。德国正在进行的能源转型,其要求的不仅仅是能源的替代和能源使用方式的改变,还必须实现德国社会、经济、技术和文化政策的根本改革。

二、日本核电政策

日本的核电政策很特别,政府起初公布了非常乐观的核电扩张规划,但规划不可能全部实施。事实上,实际发展往往远落后于规划。所以现在很多专家都怀疑目前的核能利用规划能否在2030年或2050年之前实现。

自1954年日本开始核研究规划以来,日本就走上了通过发展核电来减少对外国能源依赖的道路。第一座核电站于1960年投入使用,以美国技术为基础,铀则从加拿大、法国、南非和澳大利亚获得。第一座实验反应堆(JPDR)于1963年投入运行,随后于1966年在东海核电站建成了第一座商用反应堆机组。在石油价格危机之后,政府大力推动核能的发展。扩大核能被认为是减少对外国能源的依赖,同时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的最佳途径,也被认为是实现低碳化的可行来源。此外,计划通过建立独立的国家核 “燃料循环”,减少对铀进口的长期依赖,同时减少核废料处理问题。

20世纪80年代,日本已经发展成为核电装机领先的国家。日本还建立了多层体系推动核能快速发展,特别是在核电规划地区进行科普,以提高当地民众对核电的接受程度。自1974年以来,政府颁布了促进电力资源开发相关法律,对电力消费者征税。税金(合作金)用于补偿核电站所处地区的居民,以提高他们的福利水平:包括进行公共建筑和基础设施建设,如学校、社区中心、图书馆、体育馆、道路和游泳池等。